我国公共数据资源2025-2030年的现状、特点及未来趋势预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公共数据资源,作为国家机关、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运营单位在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数据,其开发利用对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状
1. 公共数据资源供给逐步扩大
截至2024年,我国公共数据开放有序推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显示,目前,我国337个城市(含直辖市、副省级与地级行政区)中,60.53%的城市已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社会提供具备原始性、可机器读取、可供社会化利用的公共数据集或数据接口。
2. 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取得初步成效
2024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初步建立,资源供给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数据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重点行业、地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培育一批数据要素型企业,公共数据资源要素作用初步显现。
二、特点
1. 可信权威
公共数据大多来源于政府或权威机构,基于严谨的统计方法和科学手段获得,数据质量较好,具备更高可信度和权威性。
2. 规模庞大
公共数据涉及政务、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领域,从宏观运行指标到微观个体记录,能全面反映特定业务乃至相关领域整体运行状况。
3. 动态更新
公共数据往往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通过各类型的数据平台或接口,不同主体可以方便地访问和交换部分开放、共享数据,及时掌握社会发展或相关业务活动的实时变化情况。
三、未来趋势预测
1. 制度规则更加成熟
《意见》明确,到2030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更加成熟,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全面建成。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文件的逐步完善,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更加规范、有序。
2. 数据流通使用合规高效
随着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的不断成熟,数据流通使用将更加合规高效。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流通机制和安全保障措施,促进公共数据在赋能实体经济、扩大消费需求、拓展投资空间、提升治理能力中的要素作用充分发挥。
3.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随着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其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从金融科技到智慧城市,从医疗健康到环境保护,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行业覆盖范围快速扩展。同时,公共数据应用场景日益多样和深入,由单一场景走向多场景融合,如将交通、能源、人口和财税等多领域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综合解决方案。
4. 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挖掘公共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国家竞争力。同时,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将促进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四、结语
我国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前景广阔。随着相关制度规则的逐步完善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公共数据资源将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企业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公共数据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高效、合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