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世界城市智慧工程技术(北京)研究院官方网站!
智慧城市平台

“千帆星座”计划

发布时间:2025-03-18 21:49:00

 微信图片_20250318214924.jpg

“千帆星座”计划是近年来我国在低轨卫星互联网领域布局的核心项目之一,旨在通过大规模卫星组网实现全球通信覆盖,并与美国SpaceX的“星链”计划形成竞争。以下是该计划的详细介绍及与“星链”的对比:


一、千帆星座计划的核心信息

1. 目标与规划

卫星规模:

    计划到2030年部署超过1.5万颗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分三阶段实施:

一期(2025年前):发射648颗卫星,实现区域网络覆盖;

二期(2027年前):再发射648颗,总计1296颗,提供全球覆盖;

三期(2030年前):完成1.5万颗卫星组网,支持手机直连、物联网融合等多元化服务。

轨道设计:

    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架构,初期卫星运行高度约1000公里,后期降低至300-500公里以优化时延和覆盖效果。


2. 技术特点

    高通量卫星:支持大带宽、低时延通信,单星重量约300公斤,采用平板式设计以适配“一箭多星”发射。

    智能化生产:通过模块化、数字化生产线实现年产300颗以上的批量化制造能力,未来可支持“一箭36星”发射。

    应用场景:覆盖偏远地区、海洋通信、应急救灾、低空经济(如无人机通信)及智慧农业等领域。


3. 进展与里程碑

    首次发射:2024年8月6日,长征六号改火箭成功发射首批18颗卫星,开启组网进程。

    后续进展:截至2025年3月,已完成五批次发射(每批次18颗),累计在轨卫星90颗,并计划年内完成108颗发射目标。


二、与SpaceX“星链”计划的对比

image.png

三、千帆星座的战略意义

1. 抢占轨道资源:

    低轨空间容量有限,国际竞争遵循“先占永得”原则,千帆计划是避免我国在太空资源上被“卡脖子”的关键举措。

2. 推动产业链升级:

    带动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设备等产业。

3. 国家安全保障:

    提供独立于地面基站的通信网络,增强军事通信韧性和应急响应能力。


四、未来挑战

    技术瓶颈:需攻克可重复火箭技术(如长征八号改进型)以降低发射成本。

    国际竞争:美国“星链”已形成技术、成本和市场优势,中国需加速追赶。

    碎片管理:火箭末级爆炸产生的碎片可能威胁轨道安全,需优化末级钝化技术。


五、总结

    千帆星座计划是我国在低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布局,虽起步晚于“星链”,但凭借国家战略支持和产业链整合能力,有望在未来十年缩小差距。其成功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涉及全球太空资源分配和数字经济话语权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