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的申报要求,申报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主体需具备合法的法人资格,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财务状况,尤其是大型项目主体应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若为国有企业或政府出资项目,需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的管理规定,例如资本金注入需明确政府出资人代表。资金必须专项用于国家明确的“两重”领域(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具体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交通物流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如教育、医疗、养老)、科技研发、绿色智能数字基础设施等。禁止用于房地产开发、楼堂馆所、形象工程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内容。新开工项目需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并具备用地、环评、用能等前期文件;部分特殊项目可承诺在开工前补齐手续。需通过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填报信息,并生成项目代码,确保申报材料与平台信息一致。新开工项目:须在2025年底前开工,且前期论证充分,具备成熟实施条件。在建项目:需在申报当年形成实物工作量,且总投资完成比例不超过80%。项目需明确资金来源,确保资金拼盘闭合,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需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措施,确保项目抗风险能力。需提供真实性说明、资金承诺函等材料,确保申报内容合法合规。线上填报: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录入项目信息并推送至发改部门审核。线下材料:包括资金申请报告、审批文件、配套资金承诺函等,逐级上报至国家发改委。以上条件综合了政策合规性、项目可行性和风险管理等核心要求,具体申报需以官方通知为准。如需更详细的操作指南,可参考国家发改委或地方发改部门发布的申报文件。